一、制度目的
1.快速响应:确保缺陷产品(如不合格钢材)及时从供应链中移除,避免安全事故。
2.责任追溯:定位问题源头(生产批次、工艺环节、责任人)。
3.客户保护:减少客户损失,维护企业信誉
二、适用范围
缺陷类型:
1.质量缺陷(如力学性能不达标、成分偏差);
2.安全缺陷(如裂纹、夹杂物超标);
3.标识缺陷(如错标牌号、规格不符)。
4.环节覆盖:生产、仓储、运输、客户使用全流程。
三、组织职责
|
部门
|
职责
|
|
质管部
|
判定缺陷等级,发起召回流程
|
|
生产部
|
提供批次生产记录,配合问题排查
|
|
销售部
|
通知客户,协调退货/换货
|
|
物流部
|
封存库存,追溯运输记录
|
四、召回流程
1.缺陷发现与报告
内部检测、客户投诉或第三方反馈发现缺陷。
填写《内部调查报告》,24小时内提交质量部。
2.缺陷等级评估
|
等级
|
标准
|
响应要求
|
|
Ⅰ级
|
可能引发安全事故
|
立即召回,48小时内启动
|
|
Ⅱ级
|
影响使用性能
|
7日内召回
|
|
Ⅲ级
|
轻微缺陷(如表面划痕)
|
协商补救,无需全面召回
|
3.追溯调查
批次追溯:通过MES系统查询生产参数(炉号、轧制工艺、检验记录)。
供应链追溯:物流系统追踪库存分布、客户流向(如哪家工地已使用)。
4.召回执行
库存封存:冻结所有相关批次库存。
客户通知:书面函件+电话确认,明确召回范围及补偿方案。
5.产品处置:
返修(如可修复的尺寸偏差);
报废(安全缺陷产品)。
6.根本原因分析与整改
召开质量分析会,确定责任环节,制定纠正预防措施,如修改工艺规程或增加检测频次。
7.记录与归档
保存全过程记录,纳入企业质量档案,保存期≥10年。
五、客户沟通与赔偿
1.沟通原则:
透明公开,避免隐瞒;优先保障客户生产进度(如紧急替换合格品)。
2.赔偿方案:
全额退款+违约金(合同约定);免费补货或升级产品
六、参考法规与标准
1.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》
2.GB/T 19001-2016 《质量管理体系要求》
编制:质管部
生效日期:2023年01月0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