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公告: 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职称申报公示    2023年08月23日
     这一章开头谈到谦虚这种美德,现在是论述勤奋的美德。我认为,勤奋也是我们应该重新思考、重新召回的精神品格。
     近代以来,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,劳动这一行为的意义和价值,被过度的“唯物化”了。劳动的最大目的是获得物质的富裕,因此,所谓工作,变成了付出时间获取报酬的手段。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思维方式。
    既然劳动是为了获取金钱报酬而不得不干的苦差事,那么少劳多得,工作尽量要轻松, 钞票尽量要多拿,这种想法就变得“很合理”,似乎天经地义。这样的劳动观蔓延到整个日本社会,甚至渗透到教育机构。
但是,教师对成长期儿童的人格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,教师必须帮助指导孩子们健康成长。因此,教师这个职业,超越单纯劳动的概念,教师应该以自己的整个人格去面对和影响学生。教师是一种尊贵的职业,是所谓“圣职”。
     但是现实,老师们自己抛弃了这种自豪感,认为自己不过是一个劳动者,不过是机械地向学生传授知识,不过是出卖自己的时间来换取报酬。他们贬低自己的作用和地位,失却了为人之师的尊严和真诚。现在教育荒废,连课堂纪律都形同虚设,我认为直接原因就在这里。
    在经济高速增长期,我们还保留了勤奋工作的精神。但后来欧美批评日本劳动过头,应该增加休闲时间。日本从官方到民间,连忙做出调整,缩短工作时间,增加节假休息日。
     有一个时期,社会形成一种风气,把热情工作看成了罪恶。到现在勤奋的价值仍然低得可怜。欧美派的劳动观认为,休闲才能孕育精神的富裕。对此,我无意否定,但对西方这类价值观无批评地全盘接受,轻视劳动价值的做法,我认为是大错特错了。
     同样,仅仅把工作当成获取生活食粮的物质手段也是错误的。前面我已经讲过,工作蕴含着磨炼心志、提升人格等精神方面的意义。过去的日本,或者说东方,曾经很重视劳动所伴随的精神价值—把劳动看作塑造人性的精进的道场。
    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统治日本的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,围绕远东政策,在国会作证时,提到了日本人的劳动观。他说,日本所拥有的劳动力的质和量,无论在哪个方面都非常优秀,不亚于世界上任何国家。而且日本的劳动者认为,相对于玩乐,工作更能让人感受到幸福。就是说,麦克阿瑟认为,日本人找到了“劳动的尊严。”
     过去,我们日本人曾经非常珍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,懂得勤奋工作能够产生自豪感,带来精神的富足,甚至可以感受到整个人生的意义。
     较之玩乐,劳动更能让人快乐——这种精神的感受:简单劳动也能钻研改进,体会其中的兴味——这种工作的技巧;不是被迫的、被动的工作,而是自己作为工作的行为主体发挥作用——这种劳动的智慧;我们日本人确确实实曾经拥有过。
     过去拥有,现在却丧失殆尽。从前日本人的劳动观中所蕴含的珍贵意义,难道不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吗?
人在工作中成长。为了提升心性、丰富心灵,需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。这样做,自己的人生就会更加美好,更加幸福。
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摘自《稻盛和夫《活法》》